STEAM教育和少儿编程的关联?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创新是第一动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。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要性,并纳入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。
早在20世纪90年代,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首次提出STEAM的概念,之后美国政府提出STEAM教育计划,加强美国K12教育(从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)关于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,强调运用21世纪技能来教育美国人并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劳动力,以保证美国国家未来竞争力和创新能力。
国内外STEAM教育有何不同?
虽然培养场景都是学校、家庭、社会,但侧重点不同,社会环境不同,造成的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。
1国内STEAM教育社会参与度较低
国内STEAM教育培养集中在学校与家庭,而社会参与度较低。虽然国内STAEM教育同样有三大场景,但相比于国外的三大场景,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异。这种差异是因为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区别所导致。
在国内的STEAM教育中,一般是家庭辅佐学校完成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,而社会则几乎没有贡献,除了一部分企业与学校联合设立的奖学金。据艾瑞调研显示,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,88.2%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氛围及老师的专业性。
STEAM教育的先行场景为学校,并行场景为家庭。超过半数家长认为学校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素养,同时家长没时间成为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痛点。
2国外STEAM教育三大场景相辅相成
国外国家STEAM教育培养,由于国外社会环境完善,家庭与学校教育内容固定,从而可以看到国外STEM教育的三大场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,相互促进的关系,这一点与国内情况稍有不同。学校在应试教育教学的同时关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;家庭教育的关注点是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规划、80、90后父母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都聚焦于创新能力。
目前普遍认为STEAM教育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,而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创造,不强调学科,但因为两者都属于跨学科教育,在教育上并没有严格的区分,而少儿编程所具备的综合性作为STEAM教育中公认的一环,成为2018年最热素质教育赛之一。
少儿编程与STEAM教育的关联
那么,少儿编程和STEAM有哪些关联呢,切入点是什么?通过积木式编程方法,可以使教育目标集中于对孩子的逻辑能力、思维的缜密性、提高创造力,和对数学、科学等学科的触类旁通能力的开拓。因此,图形化编程是儿童接触STEAM教育的最佳切入点。
从社会趋势上看,国内已经把包括少儿编程在内的STEAM教育纳入基础学科。2016年6月23日,教育部印发的《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规划》中,信息化教学能力被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。人工智能时代,少儿编程与STEAM教育息息相关,相辅相成。
对于面向K12的编程课,不少人提出质疑,小小年纪学习编程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程序员?这大概是我们听到最直面的回答: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,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。编程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、现实抽象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。
学习编程到底有没有用?
学习编程到底有没有作用呢?所谓编程,就是让计算机代为解决某个问题,对某个计算体系规定一定的运算方式,使计算体系按照该计算方式运行,并最终得到相应结果的过程。学习编程当然是有作用的,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、创造力,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真正的编程教育,应该是注重系统性思维的培养,强调在对问题本质、周围环境的充分认知后,综合多学科知识分析、运用,进而借助编程这一手段更有效的解决问题;而不是只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,只教会了学生编写代码而已。毕竟编程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编程而学编程!